初创公司可以从数字化转型中学到的5件事 战时企业家的生活故事 如何确定您的医疗索赔计费服务的最佳市场 大多数初创公司都知道不会犯的明显错误 (但无论如何还是会犯) 如何找到你有利可图的想法 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进入一个你知道的行业 为什么我给我的团队买了100双运动鞋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使用 “事实” 方法来提出正确的想法 30岁前你应该学到的7个商业课程 成功餐饮活动的提示 在为时已晚之前申请商标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成功启动中西部创业的4个技巧 在迈向企业家之前,您必须回答8个棘手的问题 创业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找的5件事 3种策略,使您的产品在走出阴影之前达到最佳状态 管理远程团队的7个技巧 (信息图) 3甚至证明荒谬想法的网站都可以成为在线赚钱的人 2使命驱动的企业家分享他们的成功之路 赢得商业和生活的3个关键 如果你不想成为企业家也没关系 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创业或发展企业时的14种省钱方法 杰西卡·阿尔芭和莎拉·米歇尔·盖拉的重要创业课程 一方: 建立你的单人公司 创业创业的8条财务提示 企业家必须了解有关Cap表管理的12条规则 在线商务教练的隐患 你的商业计划必须回答的6个问题 辞职或被搞砸了之前必须做的7件事 企业家犯的6个最大的创业错误 为您的创业公司寻找创意员工的4种明智方法 帮助您经营多个企业的4个技巧 当你不能辞职时如何创业 这些标志是您成为企业家的正确时机 自制的成功故事是否说服某些大学没有必要? 每个小企业网站应该具备的5个关键要素 你应该创办一家公司而不是创办一家初创公司的4个理由 今天赚100美元的50种方法 2个兄弟如何复兴他们家庭的田纳西州威士忌酒厂 建立了150万美元的演讲厅的人的6个成功秘诀 开展业务时需要打电话的5个好处 在将自由职业者转变为代理机构之前要知道的6件事 “Catpreneurs” 在纽约的第一届 “猫营” 研讨会上团结起来 在试镜中被拒绝如何使我开始成为企业家 这些业务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的两倍 绿色场景: 草坪护理和园林绿化行业的机会 我如何在管理代理机构的同时开始成功的在线业务
您的位置:首页 >综讯 >

实施差异化减税降费政策 精准发力“保就业”

2020-07-17 21:34: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金融扶持政策,用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正是精准发力“保就业”的重要体现。宏观调控政策协同发力,并且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就业就能稳得住、有保障。

“多措并举帮助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吸纳更多就业。”近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如是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近来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表现出逐步回稳态势,充分展现出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4.9%,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

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的背景下,对我国来说,继续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对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因此,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金融扶持政策,用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正是精准发力“保就业”的重要体现。

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是正在成长的服务型企业。比如,第三产业中的酒店、旅游、家政服务等产业,传统制造业中的纺织企业以及零售服务业等,都能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另外,今年发展势头良好的“直播带货”,也满足了不少人的就业需求。这些行业中,人工成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比较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政策,不妨就从这方面入手,比如降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保费、减轻阶段性企业所得税负担等。

当然,还需要更多的金融扶持政策。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注入更多的现金流支持,让企业能够及时给员工发工资、采购原材料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避免因为现金流等困难而影响日常经营活动。同时,金融扶持政策也可以与减税降费政策联动执行,这样能够实现更多的政策效应。比如,把企业近年来的纳税信用等级作为银行给劳动密集型企业授信贷款的重要参考,通过“银税互动”给企业精准发放贷款,及时给诚实守信经营的企业所需的金融扶持。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减税政策,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促进其转型升级。另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基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和依法纳税信用等级等因素给予相应的企业金融贷款支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贷风险。如此,宏观调控政策协同发力,并且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就业就能稳得住、有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