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方债发行4万亿左右「我国国债发行规模」 国泰君安证券 公示「c公司在200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债券」 转债浮动盈亏「可转债分级」 山东省地方债发行「山东国债」 量化私募真的提高了市场的波动吗 「私募 量化」 晨丰科技分红「晨丰科技千股千评」 债券基金跌幅「债券估值如何计算」 如何选择定投方式「基金定投的规则」 tcl定增公告「2021年TCL什么时间定增结束」 如何在中国投资越南股市「怎么买越南股票」 按照债券价值这个模型影响债券定价的因素有「招商银行估值为什么高」 定投6个基金「基金定投入门」 长期债务评级「2021新债发行时间表」 总结现阶段疫情防控债的特点「疫情防控债」 阿里巴巴发行50亿美元债券「投资者认购资金不足的」 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是利好么「现在理财收益低」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秘密包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构成」 澳门 债券「工银澳门手机银行」 银行有可转债吗「民生银行发行2019可转债」 银行股投资价值雪球「银行股上涨逻辑」 基金定投的奥秘「基金定投的真实经历」 2021基金选择「2021年什么基金潜力很大」 翼虎投资管理「怎样选潜力股」 恒大发行海外债「恒大多少外债」 云南省首次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债券「地方债在哪里发行」 大摩强收益债券基金评价「大摩双利增强债券a怎么样」 美债利率升高「利率债利率」 应届生进投行「投行工作稳定吗」 Mac七夕限定「mac中国限定」 什么叫公司债与企业债「公司债与企业债」 中国抛售2206亿美债「中国抛售美债1500亿」 中国连抛2700亿元美债「中日抛售美债」 社会融资规模和M2「扩大信贷规模」 海通证券估值分析「海富通汇报估值」 社会融资规模 宏观经济指标包括「社会融资总量」 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联系」 7000亿美债或将被抛「外媒:中国或将抛售7000亿美债,引爆美国债务危机的金融核弹或出现」 中国北方(肃宁)电商文化节开幕 广东发行地方债利率多少「债券利率与期限的关系」 安徽省专项债发行「上交所发债」 方正证券收益「方正证券利好消息」 新增专项债券项目「抓项目储备」 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国第一债权国」 中资银行首次在伦敦发行英镑债券吗「中国商业银行开办的外币存款业务」 崔宸龙基金经理怎么样「中国最牛基金经理」 日本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日本债权国」 白糖指数基金「景顺长城中证500低波动」 金融小知识 证券组合包括「证券相关基础知识」 蚂蚁财富存款产品下架「国家为何叫停蚂蚁上市」 可转债也会退市嘛「可转债暂停上市」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今年地方债发行4万亿左右「我国国债发行规模」

2022-12-03 19:53:42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当前随着疫情被控制、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复市,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也重新启动,其中对经济作用最直接的投资更是首当其冲。

“我们正密切注视债市动向,研究分析各地政府发债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寻找最优的债市投资标的。前一阵子几个城投债项目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主要是盘子小且收益率比较高,因此很多机构蜂拥而上。现在确实也是半年度资产重新配置的关键时点,6月份有一万多亿的债券净发行,大家都是铆足了劲儿拼命干。”5月29日,上海一家大型资管机构债券投资部负责人张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在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眼中,持续已久的债券市场“欠配”压力将在6月得到缓解,国债地方债的加速发行使得庞大的投资理财市场在“债券打底”的基本操作中寻找到新的安全点。另外,沪深交易所对于公司债发行流程的优化,也将使各类资本在整个大市场中进行更全面的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便利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5月27日,央行、证监会和外汇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下称“公告”),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公告自2022年6月30日起施行。按照公告,获准入市的境外投资者将可直接投资交易所债市。

对此,中金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健恒分析指出,此次境外机构投资者入市标准没有调整,但程序上进一步简化,投资范围扩展到交易所市场。当前境外机构在交易所公司债的投资比例较低,占比仅仅为0.4%,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债市增量超1.3万亿

“资产荒”下,对于众多机构资金而言,低息且稳健的国债 地方债是所有投资品类中的标配,仅次于银行存款。

“不同于存量的展期,这次是新增国债和地方债总额超过1.3万亿,因此大家都会有所挑拣,尤其在地方债中大家都想找经济底子扎实的地方政府债券。比如5月初上海发行的近700亿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另外,我觉得国家也在试水机构对于政府发债的投资热情,从当日一抢而空的表现来看,也给了此次政策加速发债底气。此前上海发行的债券认购率超过百倍。”5月31日,上海一家头部券商债券业务部总监梁子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根据Wind数据显示,5月政府债发行规模将达17692亿元,创2020年6月以来的新高,净融资规模则创下2020年9月以来的新高。而在多份投行机构近期发布的分析报告中显示,6月政府债发行规模将超过5月份的发行量,净融资规模将达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而且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债的巨量供给,大概率不会对资金面形成明显冲击,而政府债的巨量供给可以缓解债券市场上存在的资产“欠配”压力。

“按照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需要在6月底发行完毕。如果6月专项债发行完毕,预计其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加上国债和一般地方政府债,6月净融资估计在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左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分析指出。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5月27日,23个省区市已披露的6月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8802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5220亿元,新增一般地方债997亿元,再融资债2585亿元。其测算,6月国债总发行将达5100亿元,实现净发行2078亿元。地方债方面,预计总发行13600亿元,净发行11400亿元。

“新增专项债是当前各地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不久前的国常会要求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意在确保可用专项债资金能够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真正发挥托底今年经济增长的作用。6月份巨量专项债的发行,使得货币需求大幅加大,一定程度上使得流动性收紧。但央行很可能通过降准或降息,遏制融资利率抬升。在各种合力下,整个金融体系和全社会流动性将维持宽松状态。”对此,华鑫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丁晓峰受访时表示。

“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投资地方债的绝对主体。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地方政府债票息高于国债,是较为优质的资产之一。目前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偏慢,进而导致负债端压力不大,存单发行利率不断下行,商业银行票贴冲量行为较为明显,票据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后续若地方债供给放量,商业银行资产端久期配置问题也可能有所缓解。”5月31日,上海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债券投资部副总经理连伟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引外资进全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银行间市场,第二是交易所市场,前者以交易政府债券为主,后者以交易企业(公司)债券为主。

5月27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公告。

“自2017年中国加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以来,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意愿和热情不断走高。不过,此前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多以银行间市场为主。此次公告统筹同步推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稳步实现债券市场跨境联通和双向开放。”对此,中金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政策落地之前,沪深交易所今年还启动了多项债市基础制度改革。

比如4月末,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挂牌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4项债券业务规则。这些措施使得上交所债券市场基本形成了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上市挂牌、交易运行、投资者保护等业务条线全覆盖的完整独立规则体系。

与此同时,在5月16日,交易所市场在交易体系方面也有重大升级,沪深交易所顺利实施了债券交易系统新业务功能的上线工作。这次新业务功能上线是在证监会指导下,按照“股债适度分离”的基本思路,推动完善债券二级市场建设迈出的又一关键一步,将为后续债券二级市场的改革创新打下基础。

未来,两大交易所将在证监会的指导部署下,推动债券做市、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夜盘交易、结算周期选择等机制落地,持续深入推进债券交易机制改革优化,增强市场价格发现能力,不断提升债券流动性,进一步激活市场发展动力,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外,沪深交易所还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力度。5月20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相关指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发行人包括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等四类企业,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整体丰富了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一系列改革举措主线明确,更大程度便利投资者入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对于交易所投资公司债,我们看到政策变得越来越友好透明,我们对这个市场非常感兴趣,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在其中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相比海外,我们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前景更广阔,在交易所市场上会有更多的高收益优质标的。”上海一家来自中东的外资投行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