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项债规模「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债市走势预测「股票横盘整理」 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中小企业」 首创置业债券「长期公司债券利率是多少」 沪深股市交易提示「2017年12月12日三大股指」 2020年10月23日沪深股市交易提示图「2020元旦股市」 东吴基金怎么样「吴国清基金经理怎么样」 债券投资策略「外资为何大幅增持中国债券」 长青股票002391「长青股票002391」 熊猫公司债试点「熊猫债发行主体」 巴菲特发行11亿债券 欧元和黄金遭殃了嘛「欧元发行过百万债券吗」 投资者预计行情陷入整理「债市下跌」 通胀买房还是不买「买房子抗通胀吗」 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凸显经济前景隐忧吗「美债收益率上升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 基金的单位净值与累计净值「基金单位净值与累计净值的区别」 美债收益率 股市「新债最高涨幅」 今晨财经必读2022「财经早知道快讯」 银行为什么要买债券「银行的债券买着可靠吗」 钢铁猎手怎么玩「机甲钢铁战车」 美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 伦敦金融城人口「华盛顿都市圈」 银价会降吗「银元会一直涨价吗」 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银行怎么参与企业发债业务」 股票为什么一下涨一下跌「A股跌」 稳投资的重点「民生稳健成长」 中国国债富时「国债会涨吗」 花100元就能做宁波城市建设的 股东吗「湖州吴兴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ETF基金简单来说「etf拯救世界是什么人」 中国可转换债券「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一个新手应该拿出多少钱投资股市 「新手入股市多少钱合适」 00700腾讯股价「腾讯00700股票」 呼和浩特错别字「常见的易错字有哪些」 债基赎回规则「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是什么意思」 银行app购买国债「手机银行购买国债」 新国债 收益率不到4 值得买吗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FOF基金管理人「fof组合基金」 房企信用债市场「新时代信托接管已进入三阶段结束」 2021年二季度债券市场「债券市场 2021年上半年」 中俄联手终结美元霸权「俄罗斯普京政治能力」 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 美债收益率大涨「南美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 碳交易税政策「碳排放交易税率多少」 连续10年正收益的基金「过去10年纯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 1万块钱买理财一天最多得「100万理财一年赚13万」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 军工板块股票推荐「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 领益智造机构持股「控股股东部分股权质押解除」 轻松读懂财报读书笔记「轻松读懂财报」 为什么说可转换债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产品「攻与守」 领益智造预计解除限售44亿股「领益智造股票怎样」
您的位置:首页 >地方 >

2020年专项债规模「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2022-12-31 16:55:5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1月21日,《中国财政》刊载的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正式对外发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

刘昆表示,对财政部门来说,就是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同时,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等政策协调联动,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刘昆指出,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推动财力下沉,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

刘昆表示,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重点把握六个方面。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同时,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缓税和降费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

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财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审核,健全直达资金监督制度,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推动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确保兜住“三保”底线。加快缩小区域间人均支出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对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评估,严把支出关口。中央财政带头,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对财经纪律始终保持敬畏,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一切按照制度和规矩办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不得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发放津贴补贴,不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对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都要敢抓敢管,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总债务/GDP)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由于2021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速较快(8.1%),使得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所下降。按照季度来看,中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46.55万亿元,2020年我国GDP为101.6万亿元,可以得出2020年我国政府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GDP)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

2021年我国赤字率为3.2%(较上年下调0.4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为3.57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900亿元。与此同时,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元,2021年我国赤字率较2020年有所下调,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元,较上年下调了1000亿元。另外,2020年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未延续到2021年。由于2021年财政政策力度较2020年有所下调,相应政府杠杆率也有所下行。

有财政学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意味着政府债务增长水平与经济增速大致相当,主要是确保政府债务压力不要过大,宏观杠杆的系统性风险不要过高。预计2022年赤字率在3%以上,与2021年大致相当,2022年专项债规模应该不会低于2021年的水平。

财政工作的十大主要任务

刘昆指出,2022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围绕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要求,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找准政策发力点,加强政策协同,努力把工作往前赶。

第一,加强对市场主体支持,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一是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跟踪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减税降费影响,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坚决防止收过头税。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同时,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决不能让不法企业从中牟利、扰乱宏观政策实施、损害国家利益。二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及时支付采购账款,防止拖欠。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帮助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压力。三是着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强化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容提质,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对稳岗和培训的支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二,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一是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各地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梳理项目资金需求,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统筹用好债券资金,努力做到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拉动有效投资。全面建立支出进度通报预警制度,所有专项债券项目要实现绩效自评全覆盖。严格落实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和违规使用专项债券处罚机制,对违规地区和单位实施扣减新增限额、暂停发行使用、收回闲置资金等处罚,确保资金依法合规使用。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加强与专项债券衔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选拔确定新一批示范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综合货运枢纽试点示范,支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三是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消费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善县域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四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相关财税支持政策落地生效。实施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相关税收政策。出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支持方案。

第三,加强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一是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这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决不能放松。对化债不实、新增隐性债务的要严肃问责,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要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按照既定部署,抓好低风险地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二是有效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向基层倾斜财力,加强运行监控,合理调度资金,帮助基层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发问题。基层财政要严格落实国家重大财税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统筹好各类支出安排,确保财政平稳运行。要继续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结合实际扩大范围,提高直达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效率。三是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协助稳妥处置金融风险。

第四,强化会计质量监督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切实履行好财会监督主责。一是紧盯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持续加强“四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曝光。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通报典型,以案释法。加强跨部门协调配合,探索构建穿透式监管协作机制,共同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二是提升行业监管水平。构建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和举报受理平台,加强监测监控、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推进函证数字化试点,着力解决函证不实的问题。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监管作用,加强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三是完善行业监管法规制度。加快推进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提高违法成本。出台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办法,加快制修订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办法、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规定等制度。推进会计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其他领域财会监督力度也要加强。

第五,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是支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完善资助体系。足额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加强对重大疫情、疾病防治、种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攻关的支持。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稳定支持中央级科研院所。发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作用,推动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三是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突出支持重点,优化支出结构,该增则增、该减则减。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开展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地方、单位及时制修订管理制度,确保科研经费自主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加强重大人才工程、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经费支持。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重点行业创新发展。

第六,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补齐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深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大对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二是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继续大力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疫苗药物研发、免费接种等工作。合理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试点。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建立地方财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入长效机制,合理调剂基金余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社保基金事业改革创新,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抓好基金投资管理,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加快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四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健全房地产长效机制。优化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结构,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五是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国家队备战经费保障。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第七,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全力支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奖补力度,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和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研究支持大豆油料生产,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二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稳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促进社会融入。三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方式,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三大粮食作物相关保险政策在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全覆盖。四是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能力。支持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各地要按规定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第八,完善生态文明财税支持政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一是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强绿色低碳产品采购。推动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二是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力度。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为重点,支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建立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统筹兼顾、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组织实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天然林、草原、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四是促进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继续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鼓励企业增产上量。统筹发展与减排,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第九,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深化对财政法、国有资产法等立法研究,推动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立法,以及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修订工作。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严格规范财政行政执法。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改革。出台实施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框架。建立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出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资产评估、股权投资、不良资产转让等行为,健全财务约束机制,更好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扎实做好2022年国有资产综合报告工作。四是持续推动内控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财政核心业务、财政管理权力的监督制衡,降低业务风险与廉政风险。提高制度执行力,较真碰硬做好内控考评、审核、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内控要求。五是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将资产、债务、绩效、政府采购等按照一体化管理要求融入预算管理主体流程。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通过一体化系统开展2022年度预算管理。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要加快,年内在符合条件的中央部门推广实施。

第十,深化对外财经交流合作,坚定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一是提升对全球重大议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围绕世界经济复苏与共同发展、宏观政策协调、抗疫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重大议题,加强谋划、深化研究、提出方案,充分发挥我国作为2022年金砖国家 主席国和“10 3”联合主席的引领作用,推动在多双边财经合作机制和多边开发机构平台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二是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资金融通,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动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运作,打造具有示范性标杆项目。引导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作为主席国办好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三是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完善关税、进口环节税收和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稳定、产业升级。做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有关问题研究,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税减让实施。推进中日韩等自贸协定谈判,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四是深化与多双边开发机构合作。推动世行、亚行、国际农发基金等传统机构改革,拓展务实合作。支持亚投行进一步完善机构治理、创新融资工具,继续推动新开发银行后续扩员、强化总部建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