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持续下挫「券商股再度爆发」 全年新增地方债额度超8成已发行「新增地方债」 投资债券和基金的好坏「投资债券基金会亏本吗」 专项债券项目包装「及时更新项目」 浙商证券资金流向「港资持续流入」 基金周报表「基金公司周报」 广发证券 股息「香港广发证券01776」 可转债为什么会涨到130以上「可转债130%限制 为什么涨到200多」 买短债有什么风险「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专项债券资金使用问题「债券卖出几天到账」 期货市场发展「期货会开盘就涨停吗」 美联储加息欧元上涨「加息后欧元将何去何从」 股市大跌的时候买入「股票一直跌一直买」 交易所债券投资「公募公司债」 挑选债券基金「选择债券型基金,该如何选择」 债券的收益率到底有几种 「债券的收益率怎么算」 美债收益率已经回落 为何美股没有反弹呢「美债收益率与股市关系」 10月29日股市行情「安装ps2018提示错误16」 如何依据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 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 「不同经济周期的大类资产配置」 债券基金推荐「投资债券型基金有哪些」 欧洲债券市场一片死寂 新债发行趋于停滞的原因「停牌中的债券」 星际战甲地球资源分布「星际战甲资料库」 有点顶不住了怎么办呢「股票连续跌八天怎么办」 其他债权投资初始计量及会计处理办法「其他债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债券通入市指南「南向通 债券」 星际战甲萌新指南「warframe攻略」 中美利差对债市的影响「影响债券利差的因素」 星际战甲的游戏背景小知识怎么弄「星际战甲场景」 债基最大亏损「华夏短债债券C全部赎回」 希腊雅典机场建设项目「希腊港口卖给中国」 股债利差指标「基本利差」 你以为的长期投资「周期投资」 113042上银转债「127027转债」 2021年河北省债券「2021年专项债投向」 巴菲特买债券「巴菲特的两条投资铁律带给你的启示」 华为债务融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可转债有可能跌破发行价2020年「可转债向下修正」 债券型基金 低调而稳健的投资利器策略「债券基金如何选择」 政府平台债券 风险「国债承销风险」 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每天一则金融小知识」 可转债打新薅羊毛「可转债打新风险」 维格转债为什么涨「维格转债的正股」 债券基金风险有多大「债券的投资风险有哪些」 最赚钱的理财工具「2.2亿除了存余额宝还能怎么理财」 华为拟首次在境内发债 首期募资30亿元「华为发行300亿债券」 美联储加息对债券的影响「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债券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债市的影响「美联储加息对债券基金的影响」 为什么节后债券基金不断下跌 要不要赎回呢「债券基金亏了要不要赎回」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是「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 银保监会回应恒大问题「保监会约谈恒大」
您的位置:首页 >综讯 >

券商股持续下挫「券商股再度爆发」

2023-01-26 13:58:34 来源:金融界

备受市场关注的“两会”即将召开,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下,“两会”的召开将会对经济形势及股市有何影响?有哪些政策预期值得关注?如何看待今年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针对上述问题,基金君邀请了6位券商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对此作出解读。

对于今年“两会”的召开,券商纷纷认为,重点关注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脚点。有的券商指出,两会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确认点,甚至是市场表现的拐点。在他们看来,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的召开会对经济或股市的影响、可能集中于“稳增长“主线下,看好“逆周期”和“顺科技”两大方向。

基金君整理了他们的金句如下:

李冠英:盈利边际改善是今年主要的投资主线逻辑,主要导向的是稳增长与疫后修复两个方向。关注受制于流动性环境和风险偏好的、已经超跌的估值性价比已经非常合理的部分高成长板块,主要是新能源、军工、半导体和医药等板块中的自下而上的机会;当然也要选择好的布局时点,主要要看压制因素导致股价极度悲观的时候。

张夏:历年来所谓的“春季行情”大多与与年初信贷投放、业绩预告开始披露等因素相关,两会政策预期也是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的召开会对经济或股市的影响可能集中于“稳增长“主线下。

魏伟:2022年市场风格以避险防御为主。3-4月是决定全年方向的重要时点,一是3月两会的政策定调影响中长期市场预期,二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陆续发布,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政策部署方向,以及业绩超预期的板块与个股。

熊园:我国货币政策已正式转向全面宽松、将全力稳增长,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次数可能有限,Q1信贷社融也有望保持高增。

王一峰:在“三稳”政策安排下,虽然个别房企风险有所上升,但房地产业“政策底”已现,随着房地产销售的逐步恢复,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前低后高”,优质房地产公司有望获得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李求索:尽管不确定性仍不少、市场路径可能仍有波折,但中国政策趋松、增长逐步改善、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市场环境逐步有利,A股和港股市场全年可能机会大于风险,重在依据市场主要矛盾变化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机遇。

两会期间主要关注

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脚点

中国基金报:两会即将召开,您如何看待今年的两会政策,哪些政策/提案是您比较关注的?

李冠英: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因此今年的两会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保增长相关的政策或提案,包括有可能涉及到的总体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房地产政策、旧基建项目的方向、专项债规模、赤字率水平、新基建相关的方向等;这其中,地产政策的放松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此外,新能源发展的节奏问题,我们也比较关注。

张夏:根据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各地方两会召开的情况,扩大内需、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成为了多数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预计基建投资、科技创新、扩大内需、保障房建设等领域将成为全国两会讨论的重点,结合2022年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环境,我们重点关注“稳增长”相关政策的表述,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例如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经济增长目标等,以及上述具体领域的政策表述以及表述变化,例如新基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新型消费、保障房建设等具体领域。

魏伟:关注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脚点。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稳增长将是2022年的主基调,从目前地方政府两会工作报告的部署来看,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是核心议题。本次两会我们会更加关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具体落地方向,包括后续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财政政策对于基建项目的支撑,以及哪些经济转型相关的新兴产业板块将迎来政策的大力支持。

李求索: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增长和政策环境,我们认为在两会期间主要关注以下几大看点:

“稳增长”政策方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向,去年底至今各地区部门积极制定推出并落实稳增长相关政策。我们建议在两会期间,关注政策落实尤其是在货币政策工具应对、财政预算、新一轮减税降费、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内的房地产良性循环、基建等产业领域的可能进展。

注重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关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长期领域的探讨和落实,包括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2)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医疗、乡村振兴、消费升级等共同富裕相关议题;3)在关键技术领域,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的落实;4)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5)发展数字经济,如“东数西算”工程等启动实施;6)坚持绿色发展,继续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7)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胜利收官;8)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9)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等。在资本市场层面,建议关注10)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以及从资本市场维度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逐步落实及部署。中央及地方、各部委陆续发布并落实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其部署的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和计划施行的工作可能会受到市场持续关注。

两会期间可能安排:如政府工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环节、两会期间各部委(如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央行、证监会等)对相应领域政策改革方向的具体表述,等等。

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从历年情况来看,两会期间A/H市场大多呈现较积极的表现:A股市场(上证综指)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3.3%/4.3%;港股(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0.4%/5.3%。其中涉及两会政策预期的板块或行业表现通常较为亮眼。结合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以及“稳增长”政策落实力度的逐步加大,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以及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业和主题。

推升风险偏好

A股或迎来“春季行情”

中国基金报:从历史来看,两会对A股走势影响有多大?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的召开会对经济或股市有什么影响?

张夏:历史来看两会对A股走势的影响很难单独评判,需要综合当年的经济和金融环境,历史上稳增长大年如2007、2009、2012、2017、2020年两会前多数处于稳增长的预热阶段,这个阶段整体A股市场的风格较为混乱,没有明确的占优风格,但指数多数上涨,而统计历年年初至两会前的市场行情,大盘指数也多数上涨,所谓“春季行情”,上涨的原因更多与年初信贷投放、业绩预告开始披露等因素相关,两会政策预期也是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两会的召开会对经济或股市的影响我们认为可能集中于“稳增长“主线下。

魏伟:推升风险偏好,定调产业方向。短期来看,两会期间A股市场交易情绪多数较好,市场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中长期来看,会议对于全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调将催生全年的结构性机会。当前A股市场交易情绪偏弱,市场尚未形成一致预期,板块之间高速轮动,在此背景下,两会的政策定调将为对全年的结构性机会提供重要参考,在两会之后,市场或围绕会议的重要议题形成相对明确的预期。

李冠英:历史上看,两会前A股大概率上涨;两会进行中至两会后一周内,大概率出现调整;之后基本延续两会前的趋势;因此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而且会提前有正面的影响。今年两会对经济和股市影响我们认为也会偏正面,主要是因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对经济政策的力度和方向有所分歧,两会大概率会指明政策的着力点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有利于提升各界信心和改善全社会的信用;对股市而言,经济增长预期的提升,一方面有利于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成长性行业的估值。

王一峰:历史来看,两会对于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作为全年国内经济发展的“预案”,两会提出的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是股票市场全年经济与盈利展望的基础,并且两会中提出的政策主线也会是市场全年重点关注的方向。对于今年的股票市场,我们认为两会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确认点,甚至是市场表现的拐点。年初以来,A股市场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内部的主要压力来自经济下行的可能以及盈利增长下行的担忧,外部的压力来自于海外流动性收紧与地缘政治冲突。而国内稳增长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持是缓解经济与股市压力的重要对冲因素,去年年末与今年年初的政策发力已经初见成效,两会将会进一步巩固市场对于经济政策的信心,有效对冲海外风险对于国内市场的影响。整体来看,预计今年两会将对于A股市场有重要支撑,可能会成为市场的拐点。

李求索: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从历年情况来看,两会期间A/H市场大多呈现较积极的表现:A股市场(上证综指)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3.3%/4.3%;港股(恒生国企指数)在两会前一个月和后一个月的平均表现分别为0.4%/5.3%。其中涉及两会政策预期的板块或行业表现通常较为亮眼。结合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以及“稳增长”政策落实力度的逐步加大,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在两会前后可能表现相对积极,重点关注可能受益于政策预期以及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行业和主题。

宽松货币政策明确“稳增长”基调

新基建是主要受益板块

中国基金报:对于今年预期加高主要是“稳增长”政策上,您认为这一块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未来会带来哪些投资机遇?

魏伟:稳增长基调明确,货币政策宽松、房地产边际放松和促投资扩消费等措施值得期待,关注新基建、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方向。2022年一季度经济预计仍将惯性下滑,主要受到消费疲弱和地产销售投资降温的拖累,因此稳增长加码发力的基调较为明确。在具体措施上:

第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可以期待,当前央行宽货币宽信用态度明显,一季度货币政策宽松措施有望持续落地;

第二,政策可能在房地产政策边际放宽,中西部地区多省将“因城施策”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在于促投资,产业转型的发力点在于促进制造业升级。

因此,建议关注两大政策高景气方向,一是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新基建聚焦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网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包括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两大领域,江苏、山东等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指标。

张夏:今年的稳增长与过去历轮稳增长有明显的差异之处,这些差异之处可能也将成为政策出台的重点领域,如:

第一,双碳目标提出后,将会在新的一年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和信用投放的主力之一。围绕新能源基建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投资机会,这是在过去五轮稳增长没有出现过的。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更加关注光伏、风电、氢能和储能,有色金属重点关注稀土和能源金属。

第二,传统行业很难再像过去稳增长一样出现较大规模的扩产。而过去经过了多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传统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较大改观,在不能破产的背景之下,传统行业制造业的投资将会逐渐转向新产业或数字化转型,这将会带来数字基建的需求,带来工业互联网、自动化设备需求的增加。

第三,房住不炒将会严格执行。因此本轮稳增长中房地产更多是以维稳为主,而房产投资的重要增量来自于城市更新和保障房的建设,与保障房建设和城市更新相关的板块值得关注。

熊园:高频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效果已有显现、但力度仍不够,一系列组合拳正陆续出台:1、地产有望进一步实质性松动,尤其是限购限售限贷等需求端政策;2、基建进展,尤其是重大项目落地情况;3、我国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产业政策方面,有两大关注点:1、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大力推进能源领域节能降碳、推迟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5年至2030年。

王一峰:今年“稳增长”政策有望逐步加码,启动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日前,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从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多角度提出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举措,新老基建领域有望同步发力。

投资机遇上,在传统基建领域聚焦水利工程、轨道交通、城市更新改造、制造业和绿色产业,新基建领域聚焦5G、工业数字化、北斗产业化、“东数西算”工程并推动REITs。同时,政策鼓励的领域“宽信用”有望增强,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于“稳增长”持续性的信心,从而强化银行业等亲周期行业的经营和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稳定对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十分重要,在“三稳”政策安排下,虽然个别房企风险有所上升,但房地产业“政策底”已现,随着房地产销售的逐步恢复,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前低后高”,优质房地产公司有望获得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

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中国基金报:近期,央行强力发声,针对三重压力,货币政策重点目标突出“稳”字基调,您对今年的货币政策怎么看?

魏伟:货币政策延续稳增长基调,一季度有望进一步宽松。在稳增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要指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明确了宽信用的态度。在时间点上,报告对于通胀的关注趋于弱化,对于外部掣肘的重视度上升。在方向上,报告强调了小微、绿色、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结构性支持;对于房地产,报告再度指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意味着房地产政策后续可能迎来边际微调。

张夏:今年3月份之后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两会召开结束,所有指标均吻合此前4轮货币政策宽松的背景,3-4月份之后,货币环境宽松的概率明显提升。预计央行通过降准对到期MLF进行部分置换的概率比较高,节奏上,因为今年MLF到期规模集中在三四季度,因此三四季度进行降准置换MLF的概率更高。3)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再贷款可能成为主要的结构政策工具,助力宽信用和社融的回升,预计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左右。

熊园:近日,央行发布《2021 年第 4 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次《报告》有不少新提法、新要求。主要释放了7大信号:

信号1:央行对经济仍然担心,认为全球面临“疫情、通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三重制约,中国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并指出“我国部分领域投资尚在探底”。

信号2:央行对全球通胀担忧有所加剧,提出“全球高通胀持续时长尚存争议,需防止通胀预期脱锚风险”;央行仍认为我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CPI上、PPI下”是2022年基准情形。

信号3:再次确认了我国货币政策已正式转向全面宽松,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信贷社融也有望延续高增。需注意的是,央行重新加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并把“以我为主”从一开始的货币政策总基调的位置挪到了后面的汇率政策,预示央行应会更顾及美联储加速加息对我国的掣肘。

信号4:央行专栏介绍“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强调市场利率是观察流动性松紧“最直观、最准确、最及时的指标”,不宜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等数量指标。

信号5:央行对房地产定调更加积极、再提“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我们继续提示,地产调控有望进一步实质性松动(事实上当前已开始),尤其是限购限售限贷等需求端政策可能的放松。

信号6:央行认为“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积累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制度短板逐步补齐”,预示2022年防风险的总思路将有所调整,会更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避免引发次生风险。

信号7:央行指出“我国宏观杠杆率稳中有降,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预示2022年可能会通过加杠杆来稳增长。

总体看:我国货币政策已正式转向全面宽松、将全力稳增长,再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次数可能有限,Q1信贷社融也有望保持高增。短期有4大关注点:地产调控有望实质性松动;基建落地进展;中国再降准降息进展,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变化;利率主看“宽货币VS宽信用”博弈,短期大概率震荡。

王一峰:货币政策方面,2022年预计总量与结构双发力,既不会“大水漫灌”,又会保持流动性充裕。

总量方面,仍将维持货币增速和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预估2022年广义货币增速在9%左右。针对目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央行提出货币政策要“充足发力、靠前发力”,因此1季度将是信贷和社融增长较快的时期,市场流动性将维持宽松状态以更好配合货币信贷增长。结构方面,政策提出要“精准发力”,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望“加力提效”,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性政策工具,着力支持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价格方面,今年将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OMO和MLF政策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贷款价格仍有下行空间。同步,为维持流动性水平充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进一步下调可能。

盈利预期和海外等因素左右今年市场风格

关注业绩超预期板块和政策方向

中国基金报:2022年以来市场风格切换较大,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有哪些?您更看重哪些?

李冠英: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分子端和分母端两方面;我们认为分子端的因素改善是A股市场企稳的稳定器;分母端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海外)是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可能带来市场的波动。

分子端的盈利预期,主要与经济增长有关,目前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出台,尤其是地产的放松,导致信用的回升,大概率会提振分子端盈利的预期,之前市场对上市公司盈利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因此对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一旦估值体系稳定,之前对高增长的成长性行业盈利增速下行的担忧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估值也可能修复。

分母端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海外紧缩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流动性收紧预期和风险偏好下降的担心,这些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险点,有可能提升市场的波动,主要是:

一是美国紧缩是否持续超预期的风险,当前来看,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面临着三个近百年来没有过的应对经验的难题——本次的新冠大疫情是百年一次的、美国投放了超历史的货币、美国通过直接给民众发钱来度过新冠危机,这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不会简单的通过加息就能解决,比如通胀问题,新冠疫情导致不少就业是永久消失的,美国供应链的问题可能导致加息短期内并不能有效遏制通胀,因此后续美国加息和收紧的节奏是否如当前市场预期,还有变数;

二是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尽管俄乌局势短期大概率不会演变成全面的冲突,对市场的压制效应短期可能缓解,但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可能加大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和中国的冲突的长期性,不排除中美摩擦也可能扰动市场;

三是,疫情是否如预期的就简单的结束了还需要警惕,尤其是欧美放开后,对国内的冲击到底如何,至少需要观察。总之,分母端的因素依然是风险点占据多数,需要密切观察,把握市场的一些变化和节奏。

张夏:2022年以来的风格切换主要原因在于,1)市场增量资金不及预期,主要表现为公募基金产品新增发行不及预期,此前集中持仓的核心赛道板块由于新增资金匮乏导致资金面负反馈带动相关板块下跌;2)目前依然处于稳增长的预热期,投资者对于稳增长力度、节奏仍然存在分歧;3)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带动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至危险区域;

王一峰 :年初以来的市场风格波动主要受到了三方面因素的影响。1、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相较于去年较高的经济增长,今年的经济将会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企业盈利也将会随之下行。尤其是结构上,去年增速较高、表现也较好的行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盈利下行压力。而受到了稳增长政策支持、去年表现不佳的行业则可能会有更强的盈利韧性。此消彼长之下,市场风格也随之变化。2、海外流动性的波动。随着海外经济修复已经通胀的高企,今年以来海外收紧预期不断增加,这对于部分高估值以及外资占比较高的行业带来了结构性的压力,也导致了市场风格的变化。3、高估值的调整。今年年初市场估值出现了显著的分化,也带来了今年风格的波动。对于未来市场,我们认为盈利的分化将更加值得关注,对于全年市场风格的变化,盈利通常是核心影响因素。未来若盈利预期有所改善,成长板块可能会有所改善,反之,稳增长板块可能仍将会有相对表现。

魏伟:关注业绩超预期和政策方向。2022年市场风格以避险防御为主,今年以来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周期和金融板块涨幅靠前,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经济趋弱和通胀上行的背景下,市场更加偏好具有盈利确定性的周期板块;另一方面,在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部分高估值成长板块也有调整整固的需求。往后看,我们认为3-4月是决定全年方向的重要时点,一是3月两会的政策定调影响中长期市场预期,二是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的陆续发布。因此我们认为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政策部署方向,以及业绩超预期的板块与个股。

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将是今年主基调

看好“逆周期”和“顺科技”方向

中国基金报:在您看来,今年2022年投资主线是什么?哪些板块是您看好的?您觉得市场有哪些风险或机会比较值得关注?

李冠英:我们认为盈利边际改善是今年主要的投资主线逻辑,主要导向的是稳增长与疫后修复两个方向,这是因为:首先,根据历史复盘,一季度表现靠前的行情大概率只有少部分能延续到后面三个季度,后三季度行业表现靠前的关键在盈利边际改善而非盈利的绝对增速;其次,今年盈利边际改善较为确定的是两个方向,稳增长和疫后修复,分别指向新旧基建和大众消费(旅游、酒店、餐饮、航空、体育)、TMT等。今年的市场,最主要需要防范的风险就是外围的冲击,包括美股的调整以及可能的地缘冲突(包括中美),因此,阶段性来看,需要关注的机会除了我们讲的主线逻辑外,还有就是受制于流动性环境和风险偏好的、已经超跌的估值性价比已经非常合理的部分高成长板块,主要是新能源、军工、半导体和医药等板块中的自下而上的机会;当然也要选择好的布局时点,主要要看压制因素导致股价极度悲观的时候。

张夏:根据A股所处的阶段,2022年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主线沿着“逆周期”和“顺科技”两个方向布局。逆周期政策布局“流动性改善”“稳社融”“新(能源基建与数字)基建”“稳地产”“促销费”;科技领域关注“元宇宙 VR”以及AIOT应用落地(智能驾驶 工业互联网)。

魏伟:关注高质量稳增长加码布局的新基建板块和科技创新板块。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将是2022年的主基调,一方面,在国内消费相对疲弱的背景下,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在于加大投资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以5G基站、数据中心、新能源电网升级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更为受益。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和高端制造是高质量转型的聚焦方向,建议关注上述板块的中长期机会。目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海外,一是全球高通胀未来的演绎和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升级或持续时间超预期,可能加剧国际资本市场动荡,而能源、农产品、工业金属等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大全球高通胀的风险;三是需防范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冲击市场的风险。

李求索:年初至今全球市场在疫情、区域风险发酵、主要发达国家政策收紧预期等因素影响下较为波动,中国市场显现相对韧性。我们认为尽管不确定性仍不少、市场路径可能仍有波折,但中国政策趋松、增长逐步改善、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市场环境逐步有利,A股和港股市场全年可能机会大于风险,重在依据市场主要矛盾变化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机遇。

政策“内松外紧”,增长“内上外下”。“碳中和”与“逆全球化”等结构性因素以及全球区域问题使得判别周期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判断需求偏弱、物价压力逐步缓解是2022年中国资产配置要重视的逻辑。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和A股公司盈利增速全年可能均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市场流动性有支持,估值有修复空间。中国综合采用货币及财政政策工具稳增长,市场流动性逐步走向宽松,债券长端收益率中期或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同时,在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内地与香港市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股市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基本面化、机构头部化趋势仍在深化;沪、深以及北交所等交易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给股市带来新鲜力量;居民家庭加大对金融资产配置力度支持了包括股市在内的金融市场流动性,理财资金净值化可能也将推动理财资金部分对中高风险的资产配置。

结构性地看,中国自身产业趋势与全球科技周期叠加,继续衍生趋势性机会。中国经济“新老分化”的结构转型仍在持续,产业升级与自主趋势方兴未艾;消费升级波折前行;数字经济趋势螺旋上升;碳中和趋势下的新老能源转换日益明显;中国“共同富裕”政策框架逐步明晰;中国居民资产配置正在经历从实物资产到配置更多金融资产的拐点,等等,这些是2022年值得重视的结构性趋势。

节奏上,随着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指数可能会迎来阶段性机遇。当前时点看政策继续落实,保障性住房等可能是重要抓手。从结构上看,成长股在前期的大幅回调中风险已经有所释放,逐步在进入“逢低吸纳”的阶段;“稳增长”板块波动加大,但后续可能仍有表现空间。而整体来说,市场风格相比前期“稳增长”明确跑赢,有可能逐步向相对均衡的阶段过渡。市场潜在的风险可能包括债务压力、增长超调、国际关系、美联储政策节奏及地缘风险等。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