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辩证看待债券市场违约问题的研究「债券违约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节能转债上市了吗「113051节能转债」 天弘基金现在还能买吗「000961天弘基金」 中梁美元债逾期「中梁地产风险」 企业清算债权债务怎么处理「债权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节能转债还会涨吗「节能转债上市能赚多少钱」 为什么长债利率压低 股市的估值就会提升呢「利率上行对债市的影响」 为什么fof基金不太好「如何在波动刚情拿住单」 债券市场名词解释汇总「货币市场名词解释」 为什么国债收益率为负「国债收益率为负」 2020基金是牛还是熊「2021年什么基金潜力很大」 写作的诀窍是什么把你的写作经验给大家一起分享吧「写作手法」 债券终止上市「股票退市风险警示」 日本存钱负利率「为什么欧洲银行负利率」 为什么现在国债没人抢「华为债券」 月息3厘年化利率是多少「月息3厘年化多少」 2020年地方新增专项债「2021年全国专项债规模」 摩根大通a股持仓「摩根大通2021持仓」 基金A类和C类哪个更划算「基金a类和c类买哪个合适」 恒逸转债上市时间「新发可转债」 到期违约债券转让规则「债券违约是什么意思」 买了两万基金 赚了七千多块钱「买200元基金能赚多少」 地方专项债「政府地方债」 更改商票兑付方式 线下清算 风险有多大影响「信托兑付风险」 齐鲁银行申购上限「顶格申购新股需要多少市值」 可转债劣势「介绍可转债」 基金a类c类有什么区别 买哪个好「基金a类b类c类买哪个好」 净利润倒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指」 基金上涨为什么钱少了「基金分红我的钱为什么变少了」 为什么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增加政府债务「政府负债的严重后果」 存100万元5年国债「最新五年期国债利率」 信用债风波「次债危机」 摩根大通a股持仓「摩根大通2021持仓」 债券为啥一直跌「债券 大跌」 国有企业出现债券违约 原因在哪里查询「上市公司债务违约」 金立群亚投行行长「高盛为何减持利群股份」 为何我国外汇储备中 美国国债占比最大 「美国国债外资占比」 关于债券投资的问题「债券投资策略」 盈峰转债价格预测「盈峰转债」 券商债券承销费率「债券承销兑付」 盈峰转债停牌「泉峰转债上市价格预测」 美国国债意味着什么「美联储购买国债意味着什么」 重庆银行发债「重庆银行什么时候发行可转债」 基金持续低迷「基金低于5000万为何没清盘」 基金低于2亿清盘「基金规模少于多少会被清盘」 公司债全面收紧「上半年债基踩雷公司」 国家投入新冠资金「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金融诈骗陷阱」 证券业投资「投资与证券」 投资的折现率「连续投资问题,现有资金10万元」 金地债券违约「股票发行债券」
您的位置:首页 >综讯 >

全面辩证看待债券市场违约问题的研究「债券违约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2022-12-10 18:56:23 来源:中银研究

2020年12月23日,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时隔4年,曾一度引发债券市场波澜的“中国铁物”重返债券市场,为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组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给当前受“违约风暴”影响的债市注入信心。

债券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但由于国企的负债规模普遍极大,有的甚至在千亿以上,哪怕仅有违约风险而没有发生实质性违约,都会引发市场巨震。受经济周期和市场信心等影响,短期内债券违约现象依然可能出现,但我国债券市场长期行稳至远的改革与发展更值得关注。未来,需要做到长短搭配、标本兼治,在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加快推进信用评级、违约处置、债券可持续方式创新等深层次领域的改革。

一、2020年我国债券违约的新变化

自2014年“11超日债”成为我国首例违约债券以来,债券市场违约现象频现,“刚性兑付”的预期不断被打破,债券违约日益增多出。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债券市场的违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第一,债券违约数量增多,违约金额增大。从违约数量来看,2014年,共有6只债券出现违约,随后违约数量快速攀升。2018年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债券违约数量激增至125只。截至12月10日,2020年当年新增违约债券134只。从违约金额来看,2014年债券违约债券金额为13.4亿元,到2019年达1496.04亿元。单只债券违约的平均金额由2014年的2.23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1.2亿元。

第二,民营企业是违约主体,2020年高评级债券违约数量骤增。从发行主体的企业性质来看,债券违约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2014年初至2020年12月10日,出现违约的757只债券中,71.2%由民营企业发行,7.40%和11.89%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图1)。就违约债券余额而言,民营企业占比达66.3%,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12.67%和13.59%。但是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数量骤增。与之相比,2020年民营企业的违约数量仅为2019年的1/2。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违约金额上的差距也由2019年的7.7倍缩小至2020年的1.1倍(图2)。

第三,债券违约与区域经济环境存在相关性。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较多,发行债券数量较多,债券违约余额也较高,但违约比例较低。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10日,华东与华北地区虽然存在违约债券数量较多(分别达183和149只),涉及金额也较大(分别为1454.26亿元和1588.83亿元),但余额违约率和发行人违约比例都较低(表1)。东北地区债券违约情况较严重,违约债券余额、余额违约率和发行人违约比例在全国范围内都属高值。违约事件频发对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使东北地区长期面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发展窘境进一步强化。此外,受海航集团债的持续负面影响,海南省余额违约率达11.88%,发行人违约比例达36.36%,在全国均属最高。

二、近期高评级债券违约增多的原因

与2018、2019年主要以民企集中爆雷现象不同的是,今年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明显增多,且其中多数是信用评级为AAA级的债务人,如紫光集团、盐湖工业、华晨集团、永城煤电控股集团等。这些国企的负债规模普遍较大,有的甚至在千亿以上。引起高评级国有企业债券违约增多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应收账款周期拉长,还款压力加大。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经营依然困难,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据统计,2020年亏损企业数量创近五年来新高。截至10月末,工业企业累计亏损达78573家,同比增加15.56%;工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7天,相比今年年初71.3天的回收期虽然明显下降,但仍是近年来的相对高点(图3)。此外,疫情对不同行业的经营产生差异化影响,家用电器、电气设备等顺周期行业基本面较好,而能源、制造业、采掘业等传统或产能过剩行业的行业性亏损加剧,违约风险不断增加。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10日,制造业的违约债券余额和违约比率均属行业最高,分别是983.92亿元和15.52%(图4)。在此背景下,部分属于能源、制造业等传统领域且长期高杠杆运行的地方国企,经营性现金流明显不足,更容易出现违约情况。

第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收紧。一是疫情冲击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可用于支持地方国企的财政资金腾挪空间有限,部分地方国企失去政府的兜底。据统计,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3.76万亿,赤字率升至3.6%。财政收入同比降幅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虽然自5月以来出现好转,但恢复速度有放缓趋势(图5)。二是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整顿等引发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影响了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的社会融资,使相关企业融资难度增大(图6)。据统计,2020年三季度,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社会融资规模排前三,分别达34492.34亿元、29592.18亿元和18342.55亿元,且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经济相对落后的青海(449.34亿元)、甘肃(3875.67亿元)等省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和增速都比较低。

第三,部分企业有恶意“逃废债”的倾向。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复苏步伐明显加快,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在持续好转,此时突然出现大面积围绕与经济复苏的走势出现背离,让人质疑其违约背后的真实原因。先后有多家自媒体爆料,部分违约企业事先都存在转移优质资产的迹象。例如,华晨集团在违约前夕的9月底,注册成立了辽宁鑫瑞汽车产业发展公司,将其持有的港股上市公司15.35亿股股份转让给鑫瑞汽车,这种转让核心资产的做法,遭到了市场的普遍质疑,认为其存在“逃废债”的嫌疑。永煤集团同样被质疑存在资金占用、转移资产、不诚信发债等问题。11月10日,永煤集团发布公告称,其10亿元的“20永煤SCP003”债券到期无法偿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但是2020年三季末,永煤集团发行人账面总资产达1726.50亿元,货币资金高达480亿元,永煤的资金余额应足够偿付此次10亿短融。

四是部分企业的信用评级虚高,不能起到风险预警作用。通常来说,AAA级公司债评级只会授予财务实力最强、违约风险最小的债券发行人,过去很少发生AAA级债券直接违约的现象。而国内评级机构迫于业绩压力,存在过度迎合客户评级要求的现象,使得AAA信用评级占比虚高。据统计,2019年中国约有32.48%的债券发行人被评为AAA级,占全部债券发行额的60%。今年在疫情之下仍有大量债券发行人被评为AAA级,其发行额占全部债券发行额的比重为62.56%。反观美国,2019年AAA级债券余额占全部债务发行额的比例仅为0.9%。

三、理性看待当前债券市场的违约风险

债券违约是在债券市场逐步成熟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受经济周期和市场信心等影响,短期内债券违约现象依然可能出现,但我国债券市场长期行稳至远的改革与发展更值得关注。因此,对当前的债市违约风险频发的问题,要理性看待。一方面,既要高度关注债券违约引发的连锁效应,防止风险向股票和信贷等市场传递,尤其是防止当前投资者信心不足引发的债市融资规模收缩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看到,当前信用债违约仍是公司层面的个别独立风险事件,绝大多数地方国资国企仍有足够的债务稳健性,且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相对可控。

(一)债市融资规模缩减,流动性风险上升

由于近期违约多发、部分国企违约超市场预期,债市恐慌情绪蔓延,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同行业、弱资质国企、相关区域发行主体的信用债受到市场抛售。债市低迷情绪同时也拖累了一级市场融资。2020年11月,企业债券融资明显下降,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同比减少2468亿元。自永煤违约次日(11月11日)至2020年12月8日,取消发行的信用债数量约80只,涉及计划发行规模约972.20亿。此外,随着市场情绪的发酵,信用风险事件也影响了北京、广东和江苏等发行信用债较多的省份,以上三地涉及取消发行规模分别为154亿、108.5亿、100.7亿,合计363.2亿,约占取消发行规模的四成。

(二)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信用环境或将明显恶化

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违约常态化已是现实。考虑到疫情影响之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未来违约事件也可能阶段性增加。应该说,市场对此有相应的认知和预期。但当前部分企业借经济下行之名,行恶意“逃废债”之实,这使得市场普遍担心企业的“逃废债”行为会引起更多效仿者,如果不加以制止,将带来对整个信用体系信心的崩溃,对全社会的信用扩张带来不利影响。

(三)相对于全球水平,我国债券违约率并不算高

若按照2020年违约发生金额/2020年信用债新增发行额计算,我国2020年信用债违约率为2.39%,虽然较去年(1.6%)有所攀升,但是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根据穆迪2020年三季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投机级别信用债违约率为6.6%,为新冠疫情爆发前3.3%的两倍,其中美国投机级别信用债违约率甚至超过8%。

(四)当前信用债违约仍是公司层面的个别风险事件,我国国有企业整体经营能力较好,仍有足够的债务稳健性

受疫情冲击,2020年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整体下滑,但国企处于持续恢复通道。2020年前10个月,国企整体营业收入已实现0.2%的正增长,同期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仍然为负(-0.6%)。其中,地方国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增幅更大(图7)。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为稳定,债务偿付压力未见明显上升。2020年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4%,虽然高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4%)以及股份制企业(57.2%),但低于私营企业(58.1%),也是自身历史低值(图8),表明国有企业杠杆率正得到有效控制,未来潜在债务风险趋降。

四、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这对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意义重大。未来,需要落实会议要求,在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加快推进信用评级、违约处置等深层次领域的改革,做到长短搭配、标本兼治。具体来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国企风险的排查摸底,防止更多企业“逃废债”。近期众多高评级国企出现债务违约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发行主体自身经营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部分地方性国企存在核心业务板块长期经营不善、管理混乱、盲目涉足资本市场并购扩张、产权不清晰等问题,长期高杠杆运行,经营性现金流明显不足,逐步滑落至投机性融资或庞氏融资阶段;另一方面在于国内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长期虚高,导致一些获得AAA评级的企业,其信用评级与实际经营能力存在较大不匹配,市场遴选机制失灵。借着此次国企违约风暴,需要加强对国企风险的排查摸底,及时出清虚高评级的企业,使市场能回归更合理的投资与估评体系。

二是强化中央、地方、各部委的联动,避免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高评级的国有企业债券一旦发生违约,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复杂,地方政府比任何机构都更熟悉当地企业的经营情况,且对国有企业债券是否偿付具有较大影响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优势,做到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避免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优势,在发债的市场准入、绩效考评等方面给予差异化要求,做到有奖有罚,督促企业不能恶意“逃废债”。此外,对当前债券违约风险引发的流动性紧张问题,需要央行及时加大流动性投放,避免流动性风险演化为金融风险。

三是通过改革、改制、重组等方式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民生、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因其规模普遍较大,其发展的稳定性对资本市场也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优化的方式,对经营历史和发展前景较好、但短期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债务可持续支持,维护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监管,避免部分企业借债务可持续之名,行“逃废债”之实。

四是提高“逃废债”违法成本,防止其侵权行为扩大化。部分主体恶意“逃废债”与其违法成本较低等有关。为此,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成本,并通过在债券发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达到保护债券持有人权利的目的。所谓限制性契约条款,指发行人一旦出现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通过对其再举债、支付股利等后续行为进行限制 ,防止其侵权行为扩大化。

五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和评级制度建设,发挥好其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的功能。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等是事前事中防范违约风险的重要约束机制,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当前,部分债券发行人在信息披露时隐瞒重要信息,不披露重大事项,故意误导投资者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与此同时,债券信用评级存在评级差异化不足、区分度不足和公信力不强等问题,“AAA评级”、“AA 评级”等中高评级泛滥,不能有效反映发行主体的真实资质差异。未来,要增大信息披露违规成本,提高相关主体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和监督,增强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功能。

六是健全债券人持有会议制度,为控制风险提供制度保障。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是债券持有人与企业协商的重要平台,是构建违约风险处置的重要一环。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债券持有主体多元、债券持有人会议难以得到及时召集。例如,银行间市场规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需单独或合计持有30%以上才能提议召开持有人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持有人会议的效率。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强债券持有人会议对发行人的法律强制约束力,适度调低债券持有人会议的召开及表决机制门槛,使持有人会议真正成为债券投资者集体决议的平台。(中国银行研究院 陈卫东 李佩珈 汪惠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今日中国财经